【置頂】醫療工藝丨共抗“冠魔”,應急醫院改造與建設的五大關鍵點
時間:2021-02-18 作者: 瀏覽: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為應對疫情,更好地整合行業資源,及時服務各地醫院的臨時新建與改建需求。2020年1月28日,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院建筑與裝備分會、筑醫臺聯合行業多家企事業單位率先發起“醫院建設行業支持疫情防控聯合行動”。
香港澳華醫療產業集團作為首批聯合發起單位,緊急成立團隊連夜研究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急醫院改造與建設的通用型設計方案及技術要點。
在20余年 醫院設計 經驗的基礎上,香港澳華團隊經過反復的討論與論證,現總結應急醫院改造與建設的五大關鍵點,供有需求的醫院和設計同行參考。
▲ 團隊論證修改技術要點
一、選址綜合考慮交通、人口、水源等要素
1、面對疫情的應急醫院的選址大多應在城市的近郊處,盡量遠離城市人口密集及交通稠密區;
2、周邊不宜有學校、超市、大型居民住宅區及大型公眾建筑;
3、周邊不宜有大型水面及河流,遠離城市水源地;
4、交通便捷,應有大面積的地面停車空間;
5、地形規則完整、平整,避免選擇在山地。地質構造應穩定且不受洪水威脅的高地勢地段;
6、應遠離存在衛生污染風險的生產加工用地,并遠離易燃、易爆品的生產儲存區域;
7、場地內應有足夠的預留面積以保證擴建需求;
8、當條件受限,選址困難時,可選擇在大型醫院內空地或者獨棟建筑內改建隔離病區。
二、舊建筑選擇多征用臨時救災場所
1、借鑒國外應急救災的措施,在重大應急救災過程中,多征用學校、體育館等建筑作為臨時救災場所;
2、建議應急醫院選用學校、體育館、舊廠房、軍營、大型超市等建筑改建,盡量選擇一、二層的低層建筑,避免選擇高層建筑。這類建筑面積大,室內空間高,可以滿足改建應急醫院復雜功能設置的要求;
3、同時要求建筑柱距最好大于8米,室內凈空最好大于4.5米。
三、總平面布局應合理進行功能分區
1、應急醫院總平面布局應合理進行功能分區,潔污、醫患、人車等流線應清晰,避免交叉感染;院區出入口不應少于兩處;
2、在總平面圖布局時應當遵循輕污染區于選址上風向進行功能布置,重污染區于選址下風向進行功能布置的原則;
3、在地面應設置足夠的停車場及對救護車清洗消毒的區域;對涉及污染環境的醫療廢棄物及污廢水,應采取環境安全保護措施并根據醫院污水排放標準進行分類收集、處理與排放;
4、在總平布局規劃時,針對后勤措施與保障用房應做相應設置,保證醫院的運營與使用。
四、應急醫院內部應分好清潔、半污染和污染區
應急醫院分為接診區、醫技檢查區、病人住院區、污物處理區、醫生防護服工作區、醫生普通工作區、后勤保障區。接診區、醫技檢查區、病人住院區、污物處理區為污染區,醫生防護服工作區為半污染區,醫生普通工作區、后勤保障區為清潔區。
1、接診區、醫技檢查區設置于應急醫院前端,便于收治病人,設置影像科、檢驗科、功能檢查科等。并應設置病人檢查等候區與醫生診斷工作區。檢驗科設計應按《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GB50346的有關規定執行;
2、護理單元的污染區包括病房、病人衛生間、病人通道、污物通道及污物打包處理區;
3、護理單元的半污染區主要是指醫護人員穿防護服活動的區域,包括連接病房到醫生普通工作區的走廊、隔離室、床邊移動設備庫房及消毒間、護士站、治療室等;
4、護理單元的清潔區主要是指不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工作區域,這個區域除病人不可進入外,從半污染區進入清潔區的醫護人員必須經過衛生通過。清潔區包含醫護休息區、護士辦公室、醫護人員工作及輔助區域等。
▲ 負壓隔離護理單元平面圖
五、其他建議
1、病區可設置單人間及雙人間,病房設衛生間。疑似患者病房應為單人間,確診輕癥患者可用雙人間,重癥病區以單人間為主,恢復期病區以雙人間為主;
2、單人間病房中床邊與墻間距大于1.1米,床尾與墻間距大于1.4米,上述標準滿足規范要求,但我們建議為了適合烈性傳染病繁重的護理工作量,開間尺寸在 4.2m~4.5m,單間面積20㎡;
3、雙人間病房中床邊與墻間距、床邊與床邊間距大于1.1米,床尾與墻間距大于1.4米;
4、醫生進入的病房門,最大開啟寬度建議拓寬到1.4米,以便大型床邊設備進入;
5、在醫生走廊與病房之間設置緩沖前室,應設置非手動或自動感應龍頭洗手池,并于緩沖間內或過道墻上設置雙門密閉式傳遞窗;
▲ 負壓隔離病房圖
6、應急醫院的醫護人員大多由各個醫院抽調而來,設置護理單元床位數應該按照醫護人員數量和應急醫院管理能力來設定,不宜過大或過小。護理單元之間,通過醫生走廊相連,當一個病區的醫生工作區被污染隔離后,其他病區的醫生能通過醫生走廊來承擔污染醫生區的醫療工作;
▲ 魚骨狀多單元組合模式
7、醫生工作區相對獨立分區,穿好防護服通過醫生走廊進入病房,回來時通過衛生通過回到清潔區,就餐和休息;
8、污物處理區包括生活污物處置與醫療污物處置;
9、如果在正在運行的醫院內改造為應急感染疾病就診空間,建議選擇醫院內獨棟建筑,選擇專業的醫療工藝咨詢公司,對既有建筑進行專業評估后,設計出滿足院感要求的合理流程。
編后語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一位前線的醫護人員、每一家醫院的后勤人員都是英雄,以香港澳華為代表的諸多聯合發起單位持續接力“醫院建設行業支持疫情防控聯合行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愿以專業知識、產品和服務為“抗冠”一線醫護人員構筑一個可靠的陣地,讓他們安全地打贏這場戰爭!愿疫情早日過去,生命健康平安!
(文章來自:筑醫臺)
導讀:
醫院建筑設計丨西南地區最大的數字醫院——成都京東方醫院設計思路首次亮相